政策法规

169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管理排名出炉,看看哪些城市在认真治理大气

发布时间:2019/11/30 | 关注:1446

进入供暖季,各地加进来对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传统的大气污染防治城市排名,通常都单独以空气质量数据为基础排名,虽然可以激励城市不断做出努力来改善空气质量(比如某些城市内部定的目标就是脱离“黑榜”),但这个排名并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城市付出的努力,也无法知道城市需要在哪些方面进一步提升。

11月26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在京发布《大气中国2019》研究报告,追踪记录2018年中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大气治理情况,并首次增加了对169个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管理综合评估和排名。

研究报告综合评估了169个重点城市,包括京津冀及周边55个城市、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汾渭平原11个城市、成渝地区16个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22个城市、珠三角区域9个城市、以及15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

报告显示,共有12个城市因其特别表现而获加分,所以总得分超过满分。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长春、大连、上海、温州、青岛、哈尔滨、黄山、武汉、杭州、深圳、嘉兴、金华。其中,上海、青岛、杭州“努力分”和“成效分”都进入极好榜单,深圳和武汉也获得了极为接近双优的成绩。

得分极差的城市有7个,由低到高排名分别为:临汾、渭南、咸阳、晋城、阳泉、西安、运城。临汾市不仅总分最低,而且是唯一取得负分的城市。

在空气质量改善成效得分极好的城市中,东北城市与长三角城市占了约有一半。东北三省的省会城市以及大连均因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大排在前列,长春位列榜首。这一结果有点出乎大家的意料。可能有人还记得,2016年11月北方曾发生大面积连续的重污染天气,当时的环保部直言不讳地指出,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冬季燃煤采暖和秸秆焚烧排放是导致区域性大范围重污染的“元凶”。

持续加力治理,如今不能不让人对东北城市刮目相看。专家分析,东北城市在空气质量改善成效评估中表现优秀,主要是因为抓住了当地大气污染治理的主要矛盾。这几年,大力推进燃煤锅炉整治和清洁替代,以及加强秸秆焚烧监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东北城市在评估中杀出重围理所应当。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6个城市进入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极差榜单,其中3个为山西省的城市(临汾、晋城、阳泉),3个为陕西省的城市(咸阳、渭南、西安),它们都属于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或汾渭平原城市。

从反映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努力程度的措施评估得分来看,一线城市整体表现突出。北京因为在落实政策措施方面表现极好,位列“努力榜”榜首。评估分析发现,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不好而且“努力”不足,特别是河南省的城市整体表现不佳。“努力”不足的城市中,PM2.5浓度最高的20个城市有11个都是来自河南。

要达到空气质量长期持续改善的目标,离不开科学治霾。未达标城市要尽快制定达标规划,同时,需要建立常态化的机制,包括基于科学研究的协同控制策略、基于成本有效的减排策略,以及基于多方参与的监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