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中国煤炭行业现状与碳中和愿景的差距

发布时间:2021/04/23 | 关注:843

从煤炭行业自身发展的视角出发,若想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2060年达成碳中和愿景,必须正视如下几个方面:

(1)标准规范不匹配,仍需修订符合碳中和愿景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当前正在实行的是自然资源部2018年颁布《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尽管涉及了节能、降耗、减排等环保的要求,但与促成碳中和愿景实现的新目标完全不相符。因此,新标准对煤炭行业重点如下:一是要明确界定碳排放的核算边界;二是加大技改升级,减少排放;三是实施生态修复,增加碳汇。

(2)监管要求不健全,仍需规范煤炭企业碳排放监测及信息披露要求。碳排放信息收集精确与否是判断实现碳中和的前提,但目前尚未构建高精度长时序的碳排放动态监测体系,也缺乏采集与评估碳足迹的能力,难以厘清应对气候相关风险与减碳贡献度。此外,碳排放信息披露是评判是否净零排放的重要依据,但目前尚未强制要求公开披露,外界无法得知是否满足净零排放要求。

(3)治理能力不成熟,仍需提升煤炭行业对气候变化风险的应对能力。中国煤炭生产重心正向生态更为脆弱的西部转移,气候升温、干旱脆弱与煤炭开采交织,可能诱发更为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煤炭行业亟需主动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各项风险。同时,西部脆弱的生境也为煤炭企业增加碳汇提供了一个良好场地。当前煤炭企业尚未充分理解气候转型的相关风险,也没有系统性地建立气候风险分析体系。行业层面也没有提出针对煤炭企业开展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的具体要求。

(4)技术研发不充分,仍需强化低碳化与负排放双重技术的研发部署。中国在绿色矿山建设、煤炭清洁利用等方面已取得长足进展,但对标碳中和实现仍有差距。以CCUS为例,当前全球已实施相关技术包含CO2驱油、CO2驱煤层气等,主要通过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富氧燃烧等路径。截止2019年中国已开展21个捕获利用与封存项目,累积CO2封存量约200t

部分碳去除后可被束缚于自然系统中,但多数碳仍需永久储存在地下深部方能保障安全。事实上,只有高度成熟的CCUS技术才能实现负排放潜力,但目前该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成本高达300~900/t,不利于大面积的推广。

(5)激励机制不完善,重建符合碳中和愿景的减排增汇激励机制。现阶段激励力度与覆盖范围仍显不足,对煤炭企业低碳、零碳投资缺乏特殊激励;碳市场交易是未来趋势,但当下碳市场对煤炭行业作用仍有限,煤炭行业也尚未与碳足迹挂钩,相关激励机制设计更未以投资或资产的碳足迹为评价标准,极难从根本上调动煤炭企业低碳化生产的积极性。

煤炭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一半以上,即便不考虑煤电对碳源的巨大贡献,煤炭行业离深度脱碳仍有巨大差距。为妥善解决标准规范、监管要求、治理能力、技术研发、激励机制等层面的不足,亟需有针对性地制定面向碳中和愿景的煤炭行业发展路线。

来源:山西强力矿用设备

 


文章关键词: 煤炭行业,碳中和,CO2